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其特点如下:生育年龄妇女的多发病,主要引起疼痛及不孕;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症状与体征及疾病的严重性不成比例;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润性,可形成广泛、严重的粘连;激素依赖性,易复发。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发病病因
一、内膜种植:脱落的子宫内膜仍保存有一定的能力,无论是月经期或手术期脱落的内膜碎片都有可能在新的位置移植生长。
例如:阴道闭锁,宫颈狭窄,子宫后倾等因素使经血外流受阻,经血可经输卵管倒流进入盆腔。此外,如流产吸宫时突然降低宫腔内负压,经期查子宫也可告宬子宫内膜移植。剖宫取胎或切除子宫时,如不慎将部分内膜组织遗落腹腔内,亦可一起 子宫内膜异位症。
二、直接蔓延:子宫肌层的内膜异位症,可能由宫颈直接蔓延而来。
三、组织生化:由盆腔腹膜或卵巢生发上皮和子宫内膜都是由体腔上皮分化而来。在炎症或其它刺激下,腹膜或卵巢生发上皮可能发生为子宫内膜。 四、静脉或淋巴管迁移:内膜可能经静脉或淋巴管移到子宫以外远处部位而发生肺、膀胱、肠道、等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临床病理类型
⒈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PEM):是指盆腹腔腹膜的各种内异症病灶,主要包括红色病变(早期病变)、蓝色病变(典型病变)及白色病变(陈旧病变)。
⒉ 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可形成囊肿,称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习惯称“巧克力囊肿”)。根据囊肿大小和异位病灶浸润程度分为:
Ⅰ型:囊肿直径多小于2 cm,囊壁有粘连﹑层次不清,手术不易剥离。
Ⅱ型:又分为ABC三种。
ⅡA:内膜种植灶表浅,累及卵巢皮质,未达囊肿壁,常合并功能性囊肿,手术易剥离。
ⅡB:内异症的种植灶已累及巧克力囊肿壁,但与卵巢皮质的界限清楚,手术较易剥离。
ⅡC:异位种植灶穿透到囊肿壁并向周围扩展。囊肿壁与卵巢皮质粘连紧密,并伴有纤维化或多房。卵巢与盆侧壁粘连,体积较大,手术不易剥离。
⒊ 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指病灶浸润深度≥5 mm,常见于宫骶韧带﹑直肠子宫陷凹﹑阴道穹窿﹑直肠阴道隔等。其中直肠阴道隔包括两种情况,一种为假性阴道直肠隔内异症,即直肠窝的粘连封闭,病灶位于粘连下方;另一种为真性直肠阴道隔内异症,即病灶位于腹膜外,在直肠阴道隔内,直肠子宫陷凹无明显解剖异常。
⒋其他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Other Endometriosis,OtEM):可累及消化(I)、泌尿(U)、呼吸(R)系统,可形成瘢痕内异症(S),以及其他少见的远处内异症等。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 临床症状
这种异位的内膜在组织学上不但有内膜的腺体,且有内膜间质围绕;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功能上随雌激素水平而有明显变化,即随月经周期而变化,但仅有部分受孕激素影响,能产生少量“月经”而引起种种临床现象。患者如受孕,异位内膜可有蜕膜样改变。这种异位内膜虽在其他组织或器官内生长,但有别于恶性肿瘤的浸润。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高峰期在30~40岁。子宫内膜异位的实际发生率远较临床所见为多。如在因妇科其他病行剖腹探查时及对切除的子宫附件标本仔细作病理检查,可发现约20~25%患者有异位的子宫内膜。
上一篇:子宫内膜异位症还可以治好吗?如何治疗值得信
下一篇:子宫内膜异位该怎么诊断?